【伊豆富士Day2-1】橫濱:新橫濱拉麵博物館(新横浜ラーメン博物館)
我這輩子第一次來日本就安排了一整天在橫濱,逛了元町、中華街、八景島、和港未來21,其實光八景島就佔去半天了。
橫濱的景點當然不只這些,所以今天就盡量安排上次沒去過的,首先要參觀的是「新橫濱拉麵博物館」。
博物館理所當然位在新橫濱,最近的車站是「新橫濱駅」,有新幹線、JR、地下鐵藍線通過。
上一篇提過我們飯店離JR和地下鐵共構的「關內駅」不遠,所以可以搭JR或地下鐵到新橫濱駅,而且都不用轉車。
不過我們旅館離關內駅的地下鐵出口比較近,拉麵博物館也是離新橫濱駅的地下鐵出口比較近,那當然不用什麼考慮搭地下鐵過去就對了。
▲飯店旁邊的「神奈川縣立歷史博物館」,結果我們反而都沒進去參觀 :P。
現建築物原為完工於1904年(明治37年)的「橫濱正金銀行本店」,採用巴洛克建築風格。
1964年被縣政府買走,進行增建改裝成博物館,並於1967年開館。
▲「馬車道」建於1867年,是連接橫濱市「關內」與「橫濱港」的主要大街。
當時關內設有外國人居留地,這些外國人習慣乘坐馬車往來橫濱港,因此這條大街就被稱為「馬車道」。
▲馬車道也是「近代街路樹發祥之地」,興建時就沿著商店街種了松樹和柳樹。
▲地磚上有煤氣燈(ガス灯)的圖案。
▲馬車道早在1872年(明治5年)就點上煤氣燈,是日本最早有煤氣燈的地方之一。
▲馬車道一帶有很多老字號的餐飲店,不過我們沒特別研究,就剛好經過這家「とらふぐ亭」覺得有點特別。
▲「とらふぐ」是「虎河豚」的意思,是可食用河豚中的最高級品種,好想吃看看呀!
看了一下Menu,套餐最便宜的也要5000円以上,嗯……………以後再說。
▲「太陽の母子」。
原本以為只是個隨便的雕像,沒想到還有故事………..。
1869年,馬車道上的商店「町田房蔵」開始製造銷售「あいすくりん」,被認為是日本最早的冰淇淋。
當時一人份的售價是2分,相當於現在的8000円!所以可說是超高級的零食,一般民眾根本買不起。
後來當然漸漸普及,價格也慢慢大眾化,到現在便利商店24小時都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冰淇淋。
反正為了紀念這個冰淇淋的發源地,日本冰淇淋協會就贈送了一個「太陽の母子」雕像,因為冰淇淋的原料是牛奶,讓人聯想到母親哺育幼兒 -___-。
▲地下鐵関内駅。
▲橫濱市營地下鐵「3000A型」車輛。
因為是藍線,所以車身、月台門、站名板上都可以看到藍色的元素。
▲橫濱市營地下鐵目前就只有藍、綠兩條路線而已,而新橫濱也在藍線上,不需要轉乘。
▲抵達新横浜駅!
▲從8號出口來到地面,再走一小段路就到了拉麵博物館。
另外也可以搭JR或新幹線來,不過會比地下鐵遠那麼一點點。
▲地下鐵8號出口。
▲拉麵博物館外觀,嗯………….真的跟印象中「博物館」的樣子不太像,倒是上面那一排綠色的碗公蠻特別。
▲新橫濱拉麵博物館(新横浜ラーメン博物館)開館於1994年,至今也20年了!
日本有一陣子成立了很多這類以飲食為主題的博物館,比較著名的有池袋的餃子博物館、橫濱的拉麵博物館和咖哩博物館、清水的壽司博物館、神戶的咖啡博物館…….等等。
不過要靠一項飲食撐起一座博物館真的不太容易,所以大多做得裡裡落落,所以規模都不會太大,去過一次即可,甚至咖哩博物館還開到倒閉 XD。
不管怎樣,拉麵博物館算是其中弄得有聲有色的,網路上的評價也是正面居多。
▲在自動售票機買票,然後刷條碼進入。
大人門票只要300円,算是便宜。
▲一進去會被引導到下樓的方向。
黑白老照片提示遊客即將穿過時光隧道,來到…………….
▲歡迎來到拉麵和夕陽大街!!
▲整個B1F和B2F規劃成昭和時代的市井街町,超有懷舊感!民眾穿梭其中,好不熱鬧。
B2F稱為「鶴亀町」,聚集了好幾家拉麵店,是最大的賣點。
▲B1F的樓梯口也有一家拉麵店「支那そばや」。
▲整體的樣子可以看這張圖:
B1F左半邊是飲食街「鳴戸町」,右半邊是住宅區「蓮華町」。
B2F稱為「鶴亀町」,中央的廣場叫「鶴亀公園(イベント広場)」。
我們的走法:
先從B1F左邊的鳴戸町開始,順時針方向繞一圈回到原點,再下樓到B2F逛逛,選一家拉麵店吃午餐。
▲虛擬車站「鳴門駅」的留言板,還假裝被民眾亂塗鴉 :P。
▲鳴戶町,霓虹燈交織的街道。
▲老式黑白電視機。
▲蓮華町的「夕陽商店(夕焼け商店)」,重現小時候熟悉的柑仔店(駄菓子屋)。
糖果、脆餅、冰棒……..
彈珠汽水、陀螺、彈弓、漫畫………
握著手中僅有的銅板,等一下該買什麼好呢?
今天顧店的,是那個和藹的老公公,還是兇巴巴的歐巴桑呢?
▲都是真的可以買的喔~
▲錢湯。
今日,男浴室正在整修中,所以無法入浴喔~
▲那就進來女湯看看吧~
可是,這個挖洞畫板畫的是個男的吧? (ー ー;)
▲然後這一隻又是怎麼回事?
B1F一下子就繞完一圈,準備下樓了…………..
▲看一下拉麵情報,今日有沒有什麼新拉麵或限定特餐之類的?
▲來到B2F感覺更加熱鬧。
整個博物館常設有8家拉麵店,大多數在B2F,2~3家在B1F。
這些拉麵店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知名店家,北至北海道,南到九州。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部分店家,像我現在看有一半的拉麵店都跟我去的時候不一樣了。
▲「麺の房 砦(めんのぼう とりで)」,屬於博多系的豚骨拉麵。
因為能被請來的店家都有一定實力,所以我覺得不用特別去花心神研究哪一家比較好吃,大概就看自己喜歡哪一種湯頭,例如醬油、味噌、鹽味、還是豚骨,從中去做篩選。
看排隊人潮是一個指標,不過對於外國觀光客而言,有沒有必要花寶貴的時間排隊吃一碗拉麵要仔細考量,畢竟日本到處都有好吃的拉麵。
如果真的兩三家舉棋不定,那就每一家都點個「迷你拉麵(ミニラーメン)」來嚐嚐鮮吧~這是特別為博物館的遊客設計的。
▲我們選擇了最右邊那家「熊本ラーメン こむらさき」。
熊本拉麵,是與博多拉麵齊名的九州代表,一樣是以豚骨湯頭為主體,不過也混合了一些雞骨去熬煮因此口味會比較溫和。
▲跟一般的拉麵店一樣,先在門口的自動售票機買食券。
因為沒有很餓,所以我吃右邊那個「迷你特製叉燒(ミニ特製チャーシュー)」,一碗750円。
▲「火の国」是熊本的舊稱,因境內的火山眾多。
▲迷你拉麵果然比較小碗,叉燒也比較少片,不過很適合食量不大的人。
添加了特製香油和焙煎大蒜片,所以香味特別誘人。
可惜那個叉燒的肥肉有點多,我就把它給朋友吃啦~
▲廣場上有各式各樣的傳統庶民娛樂,像是射飛鏢、紙芝居、雜耍魔術、演唱會……..等等。
▲逛完了地底世界,我們來到1F的「ラーメンの殿堂」。
▲目前博物館內所有的麵店。
除了傳統日本拉麵,還有一家是來自美國好萊塢的「IKEMEN」,讓喜歡新奇口味的遊客試試。
▲拉麵的發展史,終於比較有博物館的感覺了~
其實拉麵算是來自中國的「舶來品」,早在明治初期就已經出現於橫濱、神戶、長崎等地的中華街,當時稱為「支那麵(支那そば)」或「南京麵(南京そ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政府禁止使用一切關於「支那」的詞彙,故被改稱為「中華麵(中華そば)」。
1958年,日清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泡麵-「雞湯拉麵(チキンラーメン)」,「ラーメン(拉麵)」這個稱呼才慢慢變成主流。
▲日本全國拉麵地圖,你吃過幾種呢?
▲拉麵碗的種類。
在日本,用來裝飯或麵的大碗公稱為「丼(どんぶり)」,而拉麵常用的丼依深度和邊緣的形狀又可粗分為4種。
▲碗底也有學問,因為拉麵來自中國,所以碗底多採中國風的設計。
▲各地拉麵的詳細介紹。
▲再來就是「博物館商店(ミュージアムショップ)」了,各式各樣的拉麵料理包讓遊客可以買回家自已加熱烹調。
▲如果不知道買哪一種,也可以參考店家提供的排行,像這一款「佐野実 支那そばや 醤油らぁ麺」就是目前人氣排名第一的。
▲當然少不了一些「拉博限定」的口味。
▲這個拉麵碗好可愛啊!差一點就買了。
▲大大推薦這個「拉麵醋(ラーメンナイス)」,一瓶450円,不管煮什麼麺灑一點就像魔法一樣,變得更美味,而且只有這個地方買得到,我就很後悔當初沒多買幾罐 ><。
▲琳琅滿目的商品(其實商店才是博物館的本體吧…………..)。
▲最後是日式拉麵在世界各地的現況。
▲也有台灣的介紹喔~
要離開囉~算一算,我們大概在裡面待了1.5個小時。
其實,我覺得,要稱它是個「博物館」好像有點太Over了,畢竟知識性比較薄弱一點。
它比較像是日本各地常出現的拉麵共和國、拉麵小路、或拉麵競技場的放大版、加強版,也可以稱為「新型態的室內主題樂園」,雅俗共賞,老少咸宜。
總而言之,還是可以來看個一次啦~反正門票又不貴。
▲人孔蓋,是一隻河馬。
【相關連結】
橫濱市營地下鐵(有繁中版):http://www.city.yokohama.lg.jp/koutuu/sub/
新橫濱拉麵博物館(新横浜ラーメン博物館)(有繁中版):http://www.raumen.co.jp/
哇! 那個熟悉的國際牌娃娃! 我們家還有一整套類似的哩….還有一台壞掉的第一代的彩色金龍電視機(有竹簾拉門那種) 應該拿去網拍….不知有沒有好價錢!!!
反正你那麼有錢,17000不算什麼啦!繼續留著等到多一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