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界遺產 – 天壇:祈年殿.回音壁.圜丘
這次來北京前心裡就下一個決定,我一定要把天氣最好的那天留給天壇
為什麼呢?天壇以天為名,當然要配一個晴朗的藍天,有誰看過天壇在一個黑矇矇的天空下嗎?
來到北京後,不是陰天就是下雨,實在讓人氣餒
總算有一天,我看到隔日的氣象預報,秀出了一個可愛的太陽
嗯~就是這一天了!
天壇是全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築群,明永樂18年(1420)開始興建,是明、清皇帝祭天、祈穀的地方
1988年,天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聯票,除了進入天壇公園的門票外,還包括祈年殿、回音壁、圜丘的入場券
票上那個圖就是天壇的地標建築-祈年殿,不買聯票就看不到啦!
一般我們說天壇,大概都是指祈年殿
▲天壇平面圖(取材自MOOK雜誌書)
天壇被兩重壇牆分隔成內壇和外壇,形似「回」字
兩重壇牆的南側轉角皆為直角,北側轉角皆為圓弧形,象徵著「天圓地方」
主要的祭天建築都在內壇,其它廣大的部分就闢為公園
▲從北門買票進去後,要先穿過公園才能到祈年殿,就當作暖身吧!
才早上八點多,公園裡已經有一大堆運動的民眾了
雖然進來就要收票,但是附近居民應該有優待吧~
▲「北天門」
到了這裡,祈年殿的頂端已經現出端倪了
▲愈接近祈年殿,心裡就愈興奮
事實上,我對天壇的期待是比故宮還要高的,為什麼呢?
因為故宮的外型,說簡單一點就是巨大的「廟」,在台灣各地都可以看到相似的建築樣式
唯獨天壇,在台灣,甚至中國各地,都很難找到類似的建築
▲終於看到祈年殿了,心中充滿了感動~
祈年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
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貌重建
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72公尺的圓形建築,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公尺
▲祈年殿採上屋下壇的結構,壇即三層白石的祈穀壇,共6公尺高
▲每層的望柱和排水嘴雕飾都不同,上層是龍紋,中層是鳳紋
▲而下層就是雲紋
▲祈榖壇共有8個出陛,也就是石階,其中南、北兩向的出陛中鑲有巨幅石浮雕
自上而下分別為「雙龍出海」、「雙鳳山海」、「瑞雲山海」圖案,比喻龍鳳呈祥
▲從南向的出陛登上祈穀壇
祈年殿高九丈,取「九九」陽極數之意
殿頂周長30丈,表示一個月有30天
整個祈年殿的建築,充滿了許多數學和曆法的奧秘,對數字不擅長的人可能會頭昏腦脹了~
▲近看祈年殿外觀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樑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
殿內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數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龍井柱高19.2公尺、直徑1.2公尺,象徵四季
中圈12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層12根簷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
中層和外層相加象徵二十四節氣,三層柱總共28根象徵二十八宿
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互呼應
▲南向是祈年門
▲右側是「西配殿」,而另一側有個一模一樣的東配殿
▲現在西配殿變成「祭天禮儀館」,介紹中國古代祭天禮儀,展示祭天的歷史與文化
左邊是「銅爵」,右邊是「銀質湯壺」,都是祭天用的禮器
而東配殿,裡面則是祈年殿歷史文化展
▲壇北邊是「皇乾殿」
皇乾殿是祈榖壇的「天庫」,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的神牌平日即在殿中供奉
祈榖大典前一日,皇帝親臨上香,行精神禮後,才由官員將神牌恭請至祈年殿內陳放
▲殿匾為明嘉靖皇帝御筆
▲皇帝列祖列宗的神牌現已移置太廟,只剩皇天上帝的神牌
▲「古稀門」
乾隆70歲,官員建議在皇乾殿西側闢一小型角門以減少步行路程,乾隆欣然採納
又他又怕子孫都走此門形成懈怠不恭,故下詔子孫壽達70者才能出入此門,故稱為古稀門
事實上,出入此門者僅乾隆皇帝一人而已,你知道為什麼嗎?
▲「花甲門」
這也是為了乾隆所開闢的,而且時間更早
以前皇帝祈榖都要從正道,也就是丹陛橋,步行至祭壇
乾隆60歲時,身感力不從心,特闢此門以減少行走之勞
逛完祈年殿,我離開天壇的中軸線,穿過花甲門往西邊的公園走去
▲公園裡有人在踢毽子,真是新奇,我在台灣從來沒看過
▲也有男男女女在練習合唱,對於我在一旁拍照,他們似乎不以為意,顧自放聲歌唱
▲天壇公園綠樹成林,綠草如茵,真的是蠻怡人的!
至於我大費周章繞到這裡來是為了什麼呢?
天壇公園的範圍廣大,走了許久才看到我要找的目標
▲「雙環亭」
這就是我的目標啦!因為像連體嬰一樣的涼亭實在不多見
它本名是萬壽亭,是乾隆為其母祝壽建的,原本位於中南海,70年代末才遷來此地
雖然實際上也是拍了幾張紀念照就走人,但是回家看照片時倒是很滿足
▲天壇公園裡栽種了大量的蒼松翠柏,因為年代久遠,所以枝高葉茂
深綠顏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這也是在廟啊、壇啊、陵寢種植松柏的原因
如果把路旁這些中國風的立燈拿掉,這畫面還真有美加小鎮道路的感覺呢~
▲「齋宮」
位在整個天壇的西側,又稱小皇宮,是皇帝祭天祈榖前齋戒三天所住的地方
進去參觀的門票並不包括在聯票中,加上興趣不大,所以我只在門口拍幾張照而已
▲畢竟是皇帝的居所,所以兩重圍牆、護城河等是少不了的
▲另一側的門,雖然現在不開放進出,但是規格比剛那個高得多
皇帝在這三天的齋戒期,必須不吃葷、不喝酒、不聽音樂、不近女色、不理刑事,以表示對「天」的尊敬
因為皇帝再怎麼大,也只是「天之子」啊!
▲之後穿梭在綠色隧道中,我慢慢地回到整個天壇的中軸線
▲「九龍柏」
這是ㄧ株500多歲的檜柏,樹幹挺拔粗壯
表面遍佈縱向溝壑,隨著主幹的升高而扭曲上升,形似九條蟠龍盤旋騰飛
▲祈年殿的南邊,是「皇穹宇」
皇穹宇是圜丘壇的天庫,平時是供奉皇天上帝和諸神牌位的地方
可以說「天」就住在皇穹宇裏,祭祀時才被請上圜丘壇
▲殿前的丹陛石雕
丹陛前方有個御道,是由一塊一塊長方形的石板砌成
前三塊石板由於在四方回音壁反射聲波的交點,因此站在第一塊石板拍手會有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塊則兩次,三塊三次,故稱「三音石」
經我實地站在第三塊測試的結果,第一聲很明顯,第二聲弱很多,第三聲沒聽到
▲殿內由8根簷柱和8根金柱支托屋頂,上頭天花藻井層層收進,形成一個穹隆圓頂
殿正中有漢白玉雕花的圓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
▲殿前左右各有一配殿,分別為東配殿和西配殿
▲西配殿內是夜明之神,也就是月神,以及雲雨風雷之神神牌的供奉處
而東配殿內,供奉大明之神(太陽),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
▲「回音壁」
皇穹宇周圍有一個圓形圍牆,因牆面光滑,且圓周率計算精確,因此可以連續地傳遞聲波
最常見的玩法,就是兩人分站東西配殿後的回音壁前,面對北邊講話,可以彼此聽到對方
我一個人怎麼辦呢?還好,有一個遊客叫他朋友跟我對話幾句
▲「圜丘壇」
這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皆設漢白玉欄板
古代中國將單數稱作陽數,在陽數中,數字9是「陽數之極」,表示天體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數」
圜丘壇的直徑、欄板望柱和台階數等,處處是9或者9的倍數,以彰顯皇天上帝的全能
那祈年殿和圜丘壇有何不同呢?
春天時,皇帝會到祈年殿祈求豐年
冬至時,皇帝則是到圜丘壇祭天
▲登上壇頂,回看皇穹宇
▲壇頂的中心,是一塊圓型大理石,稱作「天心石」
站在中心輕喚一聲,四面八方會有回聲,好似眾人齊鳴,一呼百應,其實也是因為被四周欄板反射的關係啦~
▲這群西方人似乎不太懂天心石的玩法,光拍照,也不試著發一些聲音
▲圜丘壇外有兩重圍牆,內圓外方,四面各闢欞星門一座
因為圍牆很矮,所以我可以很輕鬆地拍到牆簷上的望獸
此時天壇的行程也接近尾聲了,沿著中軸線往原路走回去
▲「成貞門」,是丹陛橋南邊的出入口
▲又是一個小格格
▲「丹陛橋」
一條貫通中軸線南北的甬道,連接了圜丘壇和祈年殿,長360公尺,寬30公尺
高出地面4公尺,且下方真的有涵洞讓東、西相互通,故叫作橋
有沒有發現路上的人好像很少?那是因為現在是中午,太陽實在烈到靠杯
加上整個中軸線上的景點幾乎沒啥遮蔭處,只好逃的逃,傷的傷
▲「具服台」
為一方形石台,大典時,會在這裡搭一黃頂幄帳,讓皇帝更換藍色祭服
▲北門對面有個老磁器口豆汁店,在北京挺有名的
▲豆汁是北京的道地小吃,顏色灰綠,漿汁濃稠,是用綠豆渣滓做成
剛上來時熱騰騰,味道嘛~非常「獨特」,絕大部分第一次喝的人都無法接受,淺嚐一口即止
我真佩服我自己,居然把整碗都嗑光了,我覺得味道有點像小時候吃的雞屎藤燉豬腸
而喝豆汁時常會配上面的「焦圈」,硬硬脆脆的,沒啥特別滋味
最後天壇之行就以小吃做為結束
但是,我之後的幾個小時一直有反胃的感覺,吃了止吐藥才把這種感覺壓下去
Lo felicito su blog tienes aspectos que otras personas no han explorado. Muy Bien.
Para mi ha sido muy útil
Gracias mar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