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Day3-1】倫敦:世界遺產 – 皇家植物園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全世界先進城市都有動物園和植物園這類兼具遊憩、研究和教育作用的公共設施,台灣大概只有台北市兩者都有,高雄的原生植物園我覺得比較接近公園。
而相對於動物園,偏靜態的植物圈通常比較難以大鳴大放,吸引短期停留的旅客特地造訪。
雖然也有像上野公園櫻花或荷蘭庫肯霍夫花園鬱金香之類的人氣景點,但它們的定位和植物園大不相同,而且人氣僅限於開花季節。
其實,我對植物園通常也不會特別有興趣 :P。
但是,倫敦的「Kew Gardens」因為有著世界文化遺產(2003年入列)的加持,讓我說什麼也要把它排進行程。
「Kew Gardens」的正式名稱為「(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意思是位於Kew的皇家植物園,Kew純粹是個地名。
中文翻譯名稱頗多,像是邱園、丘園、裘園、基尤植物園、基佑園…..等等,我就以中文維基的「邱園」作為代表。
邱園創建於1759年,由皇室資助,延請園藝造景師、建築師和植物學家聯手打造,可說是18到20世紀英國庭園造景藝術的典範。
園內數10個溫室不只外觀精彩,所栽種的原生植物種,更遍及全球5大洲,象徵大英帝國在海權顛峰時代的榮光。
邱園的植物種類之豐之完整,堪稱世界之最,是植物學術研究的重鎮。
因為有多樣性的植物,不管什麼季節來,都很有可看性唷~
▲「邱園(Kew Gardens)」位在倫敦西南郊的泰晤士河畔里奇蒙倫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 of Richmond upon Thames)內,一個名叫做「Kew」的分區,從我們住宿飯店附近的地鐵伯爵府(Earl’s Court)站搭乘District line即可抵達。
▲星期日的早晨,地鐵顯得有點空曠。
▲District line其實有點小複雜,好幾條支線,其中一條即是通往大名鼎鼎的網球聖地「溫布頓(Wimbledon)」,總之搭車的時候要注意是往「里奇蒙(Richmond)」方向的列車。
▲抵達Kew Gardens站。
▲Kew Gardens站完工於1869年,兩層樓的黃磚站體是維多利亞時代中期的典型鐵道建築,現在被當作古蹟(Listed building)一樣保護。
▲從車站走到邱園的維多利亞大門(Victoria Gate)大約500m。
▲「邱(Kew)」這一帶是倫敦的富人區之一。
▲光看這車頂上高傲的波斯貓就知道,這裡住的可不是普通人吧~XDD(跩個屁啊!)。
▲邱園至少有4個大門,維多利亞大門(Victoria Gate)是離地鐵站最近的。
▲售票處,一人£15,不算便宜。
▲邱園面積很大,廣達121公頃,幾乎是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5倍,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6倍。
一開始我們也是抱著雄心壯志要全走一遍,後來發現實在沒辦法,大概只逛了東半部,反正主要設施也是在東半部。
▲湖邊的景觀餐廳「 The Botanical」,提供餐桌服務式的brunch、午餐、和下午茶。
▲「棕櫚屋(Palm House)」。
建於1844年,現存最重要的維多利亞時代玻璃鋼結構建築,全球最著名的溫室之一,也是Kew Gardens的代表象徵。
從來沒有人建造過這樣大規模的溫室,建築師借用了造船業的技術,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棕櫚屋看起來像一艘倒置的船體。
▲棕櫚屋外面有10個帶有盾牌的動物雕像(我只拍了4個),稱為「女王的野獸(The Queen’s Beasts)」,代表伊麗莎白二世的家譜,英格蘭的皇家支持者。
▲內部的空間很大,長109m,中部寬30m,高度20m。
▲溫室裡創造了與熱帶雨林相似的氣候條件,展示著各種熱帶雨林植物,像是橡膠、油棕、咖啡、可可、甘蔗……….等,很多在野生環境下都已經瀕臨滅絕,可說相當珍貴。
▲嗯……….對於來自亞熱帶的我們來說,好像不會覺得很新奇。
▲「檳榔(Betel Nut)」耶!!特別提到它在亞洲很普及,有些許醫療效果但會造成口腔癌。
▲地下室居然還藏了一個「海洋生態館(The Marine Aquarium)」,真的太強啦~
▲ 棕櫚屋的西面是「玫瑰園(Rose Garden)」,站在這裡也可以看到棕櫚屋有兩層以上。
▲各式各樣盛開的玫瑰。
▲似乎是灰燕(Greylag goose)。
▲三輪車上是各種香料植物,讓大家過去一一「聞香」。
▲吸~~~~是薰衣草種子。
▲往下一區前進,途中穿過地中海花園(Mediterranean Gardens)。
▲這種樹有一種奇幻的感覺,叫做「北非雪松(Atlas Cedar)」,主要分布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境內的阿特拉斯山脈海拔1370至2200m的森林。。
▲樹幹其實很粗,小熊來當比例尺。
▲「King William’s Temple」,為了紀念英王喬治四世(William IV)。
▲「溫帶植物室(Temperate House)」。
邱園最大的溫室,也是全球現存最大的維多利亞時代玻璃鋼結構建築。
▲光看入口就很有皇家的氣派感,精雕細琢,說它是一座宮殿也不為過。
▲溫帶植物室正進行一場歷時至少5年的大整修,剛好今年(2018年)完工了。
▲樹型好美。
▲藥用植物區,花圃的形狀排列成一個巨人的形狀(Healing Giant),不過在地面上看不出來。
▲「寶塔(Great Pagoda)」。
建於1762年(也算古蹟了吧~~),高約50m,英國唯一的中式皇家寶塔。
塔是可以登上去的,只是要另外收費£3.5。
▲「日本門(Japanese Gateway)」。
為1910年日英博覽會(Japan-British Exhibition)而建,於1911年移至現址,是以京都西本願寺內的唐門為藍本打造而成。
▲垃圾桶有設計過。
▲「樹頂走道(Treetop Walkway)」。
長200m,高18m,讓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森林樹冠的複雜生態系統,不過我樓梯才走不到一半就覺得太高了 ><。
▲植物園真的很大很大,要全部走完大概不可能了,我們決定放棄比較不重要的西半部而往北走。
▲「White Peaks Café」。
▲「邱宮(Kew Palace)」。
建於1631年,曾是國王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的避暑別墅,所以算是皇家宮殿之一,也是邱園內最古老的建築。
當初是找荷蘭的建築師,所以可以感覺到宮殿很有荷蘭風。
在邱園一片綠意中,紅色的宮殿反而變成一個亮點。
▲邱宮可以進去參觀,裡面還有皇家廚房,那個投影式的櫥櫃很有趣。
▲薰衣草,上面有疑似蜂類在飛舞。
▲樹與房子完美地搭配。
▲「女王花園(Queen’s Garden)」。
▲「Nash Conservatory」。
三面採光的玻璃屋,可以用來辦婚禮或餐前招待會。
▲「橘園(The Orangery)」,提供一些輕食、甜點、飲料。
▲智利南洋杉(學名:Araucaria araucana),是智利的國樹,可長到40m高,樹齡也可超過千年。
▲智利南洋杉又稱為「Monkey puzzle」,意指他們的葉子很厚很粗糙,而且末端尖尖的,連猴子要攀爬都覺得困難。
▲「威爾斯公主溫室(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
為紀念威爾斯王妃Augusta而命名,黛安娜王妃參加了1987年7月的開幕式,佔地(4490m2)只比溫帶植物室(4880m2)小一點。
▲邱園最複雜、最高科技的溫室控制系統,一個溫簷下同時存在10種不同的氣候區,從潮濕的熱帶雨林到乾旱的沙漠都有。
▲乾燥熱帶地區的龍舌蘭、蘆薈和仙人掌。
▲「岩石花園(Rock Garden)」。
設計概念來自於法西邊界的庇里牛斯山,主要種植高山植物、地中海植物、和濕地植物。
▲「高山植物溫室(Davles Alpine House)」。
邱園最小的溫室,旨在營造高山植物喜歡的涼爽、乾燥和多風的環境,外型挺炫的。
▲應該是蘆薈類植物的花。
▲「睡蓮溫室(Waterlily House)」。
▲邱園中氣候最濕熱的一個溫室,主要展示熱帶水生植物,像是來自亞馬遜的王蓮(學名:Victoria amazonica)。
▲維多利亞大門(Victoria Gate)旁邊的咖啡店兼紀念品店(Victoria Plaza café and shop),除了紀念小物、禮物,也有植物學或跟園藝有關的書。
▲我則是買這個專為邱園製作的蜂蜜「Kew Clear Honey」。
▲整個園區範圍真的好大,我們花了5個小時(大約10:00 ~ 15:00)才勉強逛完一半,也就是景點比較多的東半部,藍色虛線是我們走的路線。
圖中黃色粗線是遊園小火車「Kew Explorer」所走的路線,懶得走路的人也可以花錢搭乘。
▲回車站途中看到一家房屋仲介公司,來看看這裡一棟房子要賣多少錢?嗯…………£285萬,也就是台幣1億4千多萬 !@@
▲可愛的約克夏 ♥。
呼呼~~這篇的照片好多,寫完都要去掉半條命了 @@。
本想寫成上下兩篇,但長遠來看會分散流量,還是盡量濃縮成一篇,也因此忍痛捨棄掉不少照片。
【相關連結】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https://www.ke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