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界遺產 – 頤和園(中):萬壽山.長廊.排雲殿.佛香閣
十七孔橋會通到湖中的南湖島,島上有一個假山,幾座祠堂
但我來這裡主要不是看這些東西,而是這裡有渡船到對面萬壽山下的碼頭
▲進入島上也是先看到一個牌樓
南湖島面積約1公頃左右(3000坪),並不是很大
▲廣潤靈雨祠,俗稱龍王廟
原本是個龍神祠,乾隆掘堤拓湖時留下廟四周的土地,形成南湖島,並重修廟改稱廣潤祠
後來在此求雨果真靈驗,於是乾隆親筆改提祠額為廣潤靈雨祠
▲走到岸邊,剛好有一艘龍船正要出發,我迅速完成買票的動作,跳到船上
▲船艙內部
▲船慢慢駛離南湖島,此時可以看到碼頭上方的「涵虛堂」
涵虛堂位在假山上,為島中的主體建築,是觀看昆明湖水軍操練的地方,慈禧曾在此觀看北洋水師演習
▲愈來愈靠近對岸的萬壽山了,而整區的視覺中心就是高聳的佛香閣
北京的空氣一向糟糕,再加上湖面上水氣氤氳,因此照片拍出來的對比度都不是很好
▲萬壽山原來叫做「瓮山」,乾隆把挖湖後的土方堆築在這裡
為了幫皇太后祝壽,改名為萬壽山,並建了大報恩延壽寺,現在的佛香閣就在延壽寺的舊址
▲準備要上岸囉~整個航程大約10分鐘
▲碼頭旁有一個石舫,名為「清晏舫」,是一半入水的水上建築
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
這裡是慈禧太后觀景和飲宴的地方
▲長廊
面對昆明湖,背倚萬壽山,不僅把各處景點巧妙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
▲全長728公尺,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遊廊
如果遇到下雨天,這個長廊就十分管用了
▲長廊上的彩繪屬於「蘇式彩繪」,共1萬4千餘幅
題材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山水花鳥等
▲清遙亭
長廊上綴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簷八角亭,可以調整長廊高低和曲折變向的過度
▲聽鸝館
原本是乾隆為其母看戲所建,內有兩層的戲台
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重建,在德和園大戲樓建成前,慈禧經常在這裡看戲、宴飲
現在這裡成為專營仿清宮廷菜的餐廳,接待過上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高官
▲山色湖光共一樓
此外還有景福閣、自在庄、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畫中游、耕讀園、雲松巢、湖山真意…..等等
反正這裡的點景建築取名都很有心機,整個頤和園幾乎把中文對園林命名的詞彙都用光了吧~
▲魚藻軒
也是個點景建築,長廊另一頭有一個相對稱的「對鷗舫」
▲臨水的「雲輝玉宇」牌坊,位在佛香閣中軸線上的最南邊
▲排雲門
是通往排雲殿、佛香閣等景區的大門,在這裡會另外收門票
▲二宮門
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個方形的蓮池,池上架漢白玉金水橋
▲排雲殿
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後被英法聯軍燒毀
光緒時在廢墟上建成排雲殿,是慈禧太后作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
「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
▲殿前的銅鑄龍,很可憐的被鐵絲網重重圍住
▲無獨有偶,對側的雉雞…….ㄟㄟ,是鳳凰啦!…….也是被鐵絲網給包住
頤和園中只要同時出現龍和鳳凰,鳳凰的高度一定高於龍,象徵慈禧的地位高於皇帝
▲皇家林園常見的虎皮松
▲排雲殿後有階梯可以直上「德輝殿」,路上看到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趁機偷拍一張
這種格格頭冠在中國的各大風景區都有在賣,許多小女孩或外國人很喜歡買來戴
▲回首來時路
雖然階梯不長,但是很陡,到了德輝殿已是氣喘吁吁
德輝殿是當年慈禧到佛香閣拈香禮佛時的更衣之處
▲德輝殿後是個42公尺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
這段路比剛才那段路還要長,而且頂上沒有遮棚
於是我就在烈陽的曝曬下,扛著腳架,慢慢地往上爬,途中不時停下來喝水
終於到了佛香閣,第一件事不是拍照,而是找個蔭涼的地方坐下來喝水,調整呼吸
▲佛香閣
高41公尺,八面三層四重簷,是頤和園內最大的建築
閣內供奉佛像,每月朔望,慈禧太后會在此燒香禮佛
現在第一層為千手千眼菩薩,第二層為乾隆時期三世佛像,第三層為佛香閣建築藝術展覽
▲雖然上來的過程很累,但是這裡的視野真的非常好,昆明湖和湖中的南湖島一覽無遺
清風徐徐吹來,站在這個制高點,遙想當年
有人說,好在慈禧挪用了海軍軍費重建頤和園,留給後人一個世界級的宏偉庭院
反正就算不挪用,清廷也是打不贏八國聯軍吧!
▲從雲輝玉宇牌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到現在的佛香閣,層層上昇
不論是從下仰視還是從上俯視,那層層升高的宏偉建築,充分展現了皇家御苑的氣派
▲其實佛香閣還不是這個中軸線的最高點,後面還有「眾香界」和「智慧海」,均為佛教建築
雖然這些名字讓人悠然神往,但我實在太累了,就忍痛放棄吧~
▲佛香閣的西側是「寶雲閣」,裡面有個銅亭,高7.55米,重41.4萬斤
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都用銅鑄成
下山的過程比上去輕鬆多了,繼續頤和園的探索吧!
▲萬壽山區域的平面圖
(取材自MOOK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