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洲Day5-1】克萊蘭德野生動物園 Cleland Wildlife Park (1)
早上從旅館check out,因為今天開始要去同學家過夜了。
我們約中午碰面,所以早上我還有一些時間去Chinatown採買一些澳洲土產,像是魚油啦~蜂膠啦~綿羊油啦~一堆哩哩扣扣。
當地也知道華人最愛買這類的東西,所以聚集了好幾家土產店和藥妝雜貨店,超好買的。
▲同學T開著他們家的小哺哺來接我,不過我們還不急著回家,先利用下午半天的時間去逛個郊區的動物園。
▲我們往東南邊的方向開。
事實上我們要去的「克萊蘭德野生動物園(Cleland Wildlife Park)」就在前天逛過的Mount Lofty Summit附近,同樣位在Cleland Conservation Park內,也屬於Adelaide Hills的一部分。
▲基本上動物園是蓋在山丘上的保護區內,所以就算是停車場也盡量不砍伐過多林木。
▲動物園入口,園徽是一隻抱著樹幹的無尾熊。
阿得雷德有3個比較有規模的動物園:
1. 阿得雷德動物園(Adelaide Zoo)位在市中心,交通最方便,門票最貴,動物種類也最多。
它跟木柵動物園的定位一樣,著眼在全世界的動物,還是澳洲唯一有養熊貓的地方。
總之這個動物園是設計給澳洲當地人去的,台灣人逛起來可能會覺得沒那麼特別。
2. 克萊蘭德野生動物園 (Cleland Wildlife Park)位在東郊Adelaide Hills偏南,雖有巴士抵達,但班次甚少一定要先查好時間。
他們展示的都是澳洲特有的野生動物,我覺得對外國人來講最有參觀的價值。
雖然可以抱無尾熊但是要另外收比門票還高的費用 XD,應該不多人會捨得花這筆錢(澳幣30元)。
3. 峽谷野生動物園(Gorge Wildlife Park)位在東郊Adelaide Hills偏北,規模最小,門票最便宜,嚴格來說比較像是動物農莊,拿來跟前面兩者並列有點太抬舉它。
它最吸引人的是可以「免費」抱無尾熊,但有限制時段,請先上網查詢。
▲各種語言的歡迎詞。
▲大人的門票是20元澳幣。
也可以考慮買年票,只要50元澳幣,一年來超過3次就回本 😛
▲這個雕像是為了紀念當地致力於無尾熊保育的Aileen & Bob Robins BEM夫婦。
▲在Visitor Centre買票進來後,一眼就看到地上有好幾隻小東西在跳來跳去。
「天啊!好大隻的老鼠!!!!!!!(雞皮疙瘩)」
不過先深呼吸冷靜一下,這裡不應該會出現老鼠的………….
▲仔細一看,還是跟老鼠不太一樣,例如肩膀、四肢、毛的質感、尾長………等等,臉部表情感覺也比較「正派」。
原來這是有袋類,而且是袋鼠的親戚「長鼻袋鼠(Long-nosed Potoroo)」,下一篇會有更詳細的介紹。
▲「灌木石鴴(Bush Stone-curlew)」。
一種地棲性的大型鳥類,雖然他們飛行能力很好,但喜歡在陸地上生活、築巢。
他們遇到敵人只有一招,就是freeze固定一動也不動,利用身上的迷彩斑點融入背景中讓對方迷惑。
這招對靠視力狩獵的動物也許有效,但對狐狸、貓、野狗這些從其他洲引進的嗅覺靈敏掠食者就沒啥效果,所以在野外的數量愈來愈少。
▲咦~我拍樹幹幹嘛?
看清楚囉~正中央有一隻「茶色蟆口鴟(Tawny Frogmouth)」,蟆口指他們的口喙從正面看很像青蛙的嘴巴。
他們飛行能力不好,攻擊能力也不強,遇到危險就是利用保護色加上固定不動來偽裝成樹幹的一部分。
是不是很可愛呢?
▲以上兩種鳥類都是澳洲特有的不動大師。
改天他們可以來個靜止比賽,看誰能撐比較久,誰先動了就可以取笑對方「吼~~你輸了你輸了!!」(幼稚)。
▲先把Visitor Centre左手邊這一大片逛一逛。
▲打開鐵網門進入袋鼠區,哇~他們生活的空間好大。
▲看到袋鼠了!
不愧是野生動物園,果然很有在野外自然環境觀察袋鼠的感覺。
▲這一區的袋鼠為「袋鼠島袋鼠(Kangaroo Island Kangaroo)」。
袋鼠島袋鼠 (Kangaroo Island Kangaroo;學名 Macropus fuliginosus fuliginosus)
他們是西部灰袋鼠(Western Grey Kangaroo)的一個亞種,只分布在阿得雷德西南方的袋鼠島上。
兩者外型非常類似,不過袋鼠島袋鼠的體型更小更粗勇一點,體毛顏色也更深更厚重一些。
因為袋鼠島上沒有掠食者,因此袋鼠不需要躲避天敵,使得他們演化成袋鼠家族中動作最遲緩的一種。
▲慵懶地曬太陽。
雖說是灰袋鼠,但毛色實際上是深棕色,四肢末端的顏色更深接近黑色。
▲母子天倫樂。
▲「馬麻~我什麼時候才會長大?」。
▲這裡的動物很習慣人類了吧~所以還蠻友善的,摸一下也OK。
不過應該僅限於母袋鼠和小袋鼠,成熟的公袋鼠體長可達2公尺,我沒看到有人敢去招惹 :P。
▲站立時袋鼠結實的尾巴可以幫助支撐身體,就像三角架的功能一樣。
▲前一篇也有提到的「鬃林鴨(Australian Wood Duck;學名 Chenonetta jubata)」。
▲尤加利樹林,那隻白色的鳥是「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在澳洲很常見。
越過圍籬,我們繼續到其他分區看看………..
有些膽小或性情不穩定的動物還是會用矮圍牆跟遊客隔開,而膽小的動物體型通常也小,如果他們躲在草叢或石堆中,還真的是很難找到啊!像我這次在針鼴區就找不到針鼴。
毛鼻袋熊(Southern Hairy-nosed Wombat;學名 Lasiorhinus latifrons)
袋熊是俱備發育良好育兒袋的有袋動物,最接近的親戚是無尾熊。
澳洲現存3種袋熊,毛鼻袋熊體型最小,分佈在澳洲納拉伯平原(Nullarbor Plain)至新南威爾斯邊境的半乾旱叢林及小桉樹叢。
▲袋熊看起來很粗壯,腿短,肌肉發達,尾巴也很短,整體的身型很適合用來挖巢穴。
▲體長不超過1公尺,體重大約在20-30公斤。
▲如同他憨厚的外表,袋熊大多數時候都很溫馴,不過憤怒或鬧情緒時也會有攻擊性,可以把成人撞倒 orz。
毛尾袋鼠(Brush-tailed Bettong;學名 Bettongia penicillata)
「Bettong」是「草原袋鼠屬」下的五種動物總稱,而「草原袋鼠屬」又歸類於「鼠袋鼠科(Potoroidae)」。
鼠袋鼠科與袋鼠科有許多相似點,例如後肢強健有力,善於跳躍,前肢比後肢小,尾巴有一定的抓握能力。
但是鼠袋鼠的體型小很多,頂多相當於一隻兔子,而且外表看起來更像是大老鼠,剛剛一進門在地上跳來跳去的「長鼻袋鼠(Long-nosed Potoroo)」也是鼠袋鼠科的一種。
▲毛尾袋鼠又叫作「Woylie」,生性非常害羞,即使在這個動物園內都不容易看到。
他們是少數會築巢的有袋動物,通常用的材料有樹皮、樹葉、野草……….等。
▲好不容易在飼料置放的地方發現一隻,再怎麼害羞怕生還是會餓肚子啊!
▲我跟他的距離其實蠻遠的,得用200mm的長鏡頭才能拍到比較清楚的影像。
沼澤小袋鼠(Swamp Wallaby;學名 Wallabia bicolor),又叫黑尾袋鼠
「Wallaby」泛指那些袋鼠科裡中型或中小型的袋鼠,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分類,中文翻作小袋鼠或沙袋鼠。
▲他們的毛長而粗,背部和頭部為紅棕色,腹部橙色,兩側有時為黑色,從吻部到耳朵有一道白色的線條。
▲雖然毛色看起來很華麗(狀似應該很稀有),但他們廣泛分布在澳州東部和東南部,數量之多幾乎不受威脅 ><。
▲跟小熊一比,就可以看得出來沼澤小袋鼠的嬌小了 @@,大概跟一隻土狗差不多。
▲正在育兒袋中的小袋鼠(世上只有媽媽好………….T_T)。
▲袋鼠出生時非常小(因為都是超級早產兒),大約只有1粒花生米那麼大,必須在媽媽的育兒袋裡吸取奶水好幾個月才算發育完全。
▲長長的睫毛看起來楚楚可憐(乖~秀秀喔~~)。
蠟嘴雁(Cape Barren Goose;學名 Cereopsis novaehollandiae),又叫巴倫角鵝
澳洲南部一種大型的鵝,體長75-100公分,重量達3.1-6.8公斤。
▲體型粗壯且呈灰色,有黑色圓斑點。
尾巴及飛羽都是黑色的,腿及腳掌分別呈粉紅色及黑色。
▲奇怪他們怎麼都不會飛走投奔自由?又沒有網子攔住他們 :P。
▲喙上有綠色的蠟膜。
他們真的很大隻,我好怕他們跑來啄我 ><(沒事幹嘛啄你?)。
▲穿過一大片樹林。
▲地圖上說這區域有毛尾袋鼠(Brush-tailed Bettong),可是他們這麼小隻怎麼可能找得到啦~
▲就當作叢林健行(Bushwalking)吧~
▲最後還是在飼料區看到一隻,不過好遠 ><。
懶得換長鏡頭,反正剛剛已經拍過了。
▲「尤加利樹禽鳥區(Mallee Aviary)」。
野外的尤加利樹林通常又厚又難以穿越,不太容易近距離觀察那些多采多姿的野鳥,大鳥籠就提供了遊客這個機會(當然對鳥兒就是囚錮了)。
▲「虎皮鸚鵡(Budgerigar)」,模樣很可愛討喜,常被當作寵物飼養。
▲下午3點左右剛好是餵食時間,工作人員在地上灑了一堆蟲狀飼料,吸引許多小鳥過來搶啄。
▲「公主鸚鵡 (Princess Parrot)」,樣子真的很公主耶~
▲「冠鴝鶲(Hooded Robin)」,剛好拍到一公一母。
公鳥的頭部和頸部為黑色,就好像帶兜帽(Hood)一樣,母鳥則是比較普通的灰色。
▲「蒙面林燕(Masked Woodswallow)」。
▲左:不知道名字 XD。
中:虎皮鸚鵡(Budgerigar)。
右:灰冠畫眉(Gray-crowned Babbler)。
哇! 小熊也去看了可愛的 Wombat, 牠是我喜愛的澳州動物之一….哈!
因為袋熊也有個「熊」嗎?:P